<menu id="uwiom"><tt id="uwiom"></tt></menu>
<menu id="uwiom"><strong id="uwiom"></strong></menu>
  • <menu id="uwiom"><strong id="uwiom"></strong></menu>
  • <menu id="uwiom"><strong id="uwiom"></strong></menu><menu id="uwiom"><menu id="uwiom"></menu></menu>

    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財經 > 經濟觀察家 > 正文

    ?大學之道/全球貿易版圖大變局\智本社社長 清 和

    2023-01-11 04:24:45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現今全球政治力量正深刻地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增加了全球貿易、國際金融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伴隨著歐美經濟衰退、全球貿易入冬,亞洲經濟體出口驟降,從長期來看,全球貿易更嚴峻的挑戰并非貿易“寒冬”,而是貿易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特別是,新冠疫情“突然”增強了歐美國家對商品供應鏈的危機感,俄烏沖突又大大增強了各國對能源供應安全的焦慮與擔憂,全球主要國家愈加關切供應鏈的安全問題。

      “安全與發展”正在逐步替代過去的“和平與發展”,成為全球政治主體的共識。全球主要國家的經濟與貿易政策均以“安全的發展”為前提,技術、金融與貿易風險敏銳度大大提高,戰略性重視供應鏈風險。

      在供應鏈調整與重組對策上,各國政府強調供應商多樣化(diversification of suppliers)、在地化(Reshoring)、近岸(Nearshoring)以及友岸生產(Friend-shoring)。

      全球化貿易格局的第一大變局是歐美與俄羅斯油氣激進脫鈎,并重構全球能源金融供應鏈。俄烏沖突已深刻地改變了全球能源格局,俄羅斯能源全面退出歐美市場,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與地位大大降低;同時,歐洲不惜付出大通脹與歐元動蕩的代價,以擺脫對俄油氣的依賴,并實施供應多樣化、近岸和友岸生產策略,持續增加北美、澳洲和中東能源進口。

      中美貿易持續收縮

      長期以來,俄羅斯在三大化石能源領域都是歐盟的第一大進口國。數據顯示,2021年俄氣占歐盟進口天然氣的45%,俄油占歐盟原油進口的27%,俄煤占歐盟硬煤進口的46%。在俄烏戰爭爆發后,歐盟快速推動能源獨立聯合行動,要求在2022年底前減少三分之二的俄氣進口,計劃到2027年完全放棄俄羅斯的化石燃料。

      目前來看,這一目標可能提前完成。2022年12月份,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已從2月份的40%下降到7.5%;預計到2023年進一步縮小到5%以內。曾嚴重依賴于俄羅斯能源的德國已將俄氣進口比重降到20%,并宣稱在2023年2月提前清零。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23年,歐洲對俄羅斯的天然氣采購量將繼續減少到200億立方米以下。1月3日,俄羅斯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只有3780萬立方米,降至蘇聯解體后歷史上的最低水平。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能源出口是本國對外貿易的中流砥柱,也是其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礎。如今,歐美快速去俄油氣,并對俄羅斯能源、技術、金融與貿易全面封鎖,這意味著俄羅斯將孤懸于經濟全球化之外。

      全球化貿易格局另一大變數在于,歐美正在推動“去中國商品化”與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并重構全球商品與技術供應鏈。中美兩國的貿易條件惡化始于特朗普政府對華發動的貿易戰。如今,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進口依賴和減少對中國市場的技術出口,已成為美國兩院一府的政治共識。不同的是,拜登政府采取的策略不是直接的貿易戰,而是調整商品供應鏈,降低來自中國的商品供應,推動跨國公司將產能轉移到印太地區,以實現供應多樣化和確保商品貿易安全。在此趨勢下,歐盟正在實施降低對第三方市場依賴度的政策,以及建立貿易預防機制,中國對歐盟的貿易也將難以為繼。

      新冠疫情也一度引發了芯片供應鏈危機。拜登政府出臺《芯片與科學法案》,重構基于友岸生產的芯片供應鏈,拉攏日韓與中國臺灣,同時排斥中國大陸。這是一種基于在地化和友岸生產的排他性貿易政策,直接削減兩國技術貿易額。對中國來說,高端技術貿易脫鈎斷鏈意味著中國被排擠在全球高端技術產品供應鏈之外。

      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中國出口總值2960.9美元,同比下降8.7%,較10月放緩8.4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國同比大降25.4%,較10月降幅擴大12.7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負增長;對歐盟出口同比下滑10.6%,較10月降幅擴大1.7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負增長。中國出口增速的快速下降,其中有歐美經濟衰退的因素,但也不能忽略貿易格局生變的影響。對比韓國來看,該國11月出口下降14%,但對歐美出口依然維持正增長,對歐盟出口增長10.3%,美國出口增長6.6%。

      從商品類別來看,2022年11月中國集成電路出口同比下降30%,環比下降17%;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同比下降28%,環比下降8%;高新技術產品同比下滑23.9%,環比下滑9.2%。美國的技術禁令促使美國企業采購來自中國的技術產品變得謹慎,此三類技術商品的出口降幅遠大于其他商品。

      在“去中國商品化”貿易政策和對華技術封鎖的推動下,中美兩國的貿易比重持續下降。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美國降低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對美出口增速低于中國對歐盟、對東盟和對“一帶一路”國家。從美國的貿易統計來看,美國采購來自中國的商品比重持續下降。數據顯示,2016-2018年,中國平均占美國進口貨物噸位的36%,其他亞洲國家僅占25%。而2022年前九個月,中國的份額下降到30%,其他亞洲國家則以32%的份額躍居首位。

      產業鏈重構新體系

      “去俄油氣”和“去中國商品化”正在沖擊全球貿易版圖,部分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系正快速增強,并逐漸形成新的產業鏈體系。

      歐美與東盟之間的貿易一日千里,美國也在推動跨國公司將產能往印度、越南等國家轉移。2022年前十一個月,越南外貿總額6738.2億美元,同比增長11.8%。其中,越南最大出口國是美國,對美國累計出口101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0%左右;越南對歐盟貿易順差294億美元,同比增長42.4%。

      美國正在增強與墨西哥的貿易聯系。墨西哥作為美國“近岸生產”為數不多的國家,在2020年7月美墨加協定(USMCA)正式生效后,兩國貿易突飛猛進。2022年前十個月,美國同墨西哥之間的出口較2021年同期增長19%至5724億美元,進口增長24%至7530億美元。美國是墨西哥最大的貿易伙伴,墨西哥對美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比例約為80%,自美進口占其進口總額的比例約為50%。

      美國與傳統盟友歐洲的貿易穩定增進、能源合作更急緊密。歐洲是美國“友岸生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對歐洲的能源輸出、二者之間的技術合作,基于共同的價值觀和政治利益。2022年前十個月,美國對歐盟出口增長30%至2906億美元,進口增長13%至4559億美元。

      對中國來說,“近岸生產”、“友岸生產”比“供應商多樣化”帶來的威脅更大。美國將產能轉移到東盟,中國作為東盟的重要貿易伙伴,還能獲得間接貿易。但如果美國將產能轉移到“近岸”的墨西哥和“友岸”的歐洲,那么形成的貿易替代幾乎是絕對的。作為應對之策,中國一方面不希望與歐美“脫鈎斷鏈”,爭取與部分國家的合作保持穩定,另一方面基于“安全與發展”主動推進與部分的國家貿易關系。

      中國在歐洲爭取德國,在亞洲爭取韓國,一定程度上應對美國與歐洲、日韓聯合圍困中國。德國和韓國是中國傳統貿易伙伴,也是2022年對華投資增速排在前兩位的國家。2022年德國制造業遭遇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德國企業加大進口中國的化工、機械、鋼鐵等商品。同時,德國總理朔爾茨率領德國老牌企業訪華,幫助這些企業將更多的產能和投資轉移到中國。韓國在美國重組全球芯片產業鏈的聯合行動中顯得猶豫、煎熬,該國芯片出口高度依賴于中國,中國正在努力爭取韓國以推動芯片自主化。

      受能源危機的沖擊,中國正在加強能源多樣化貿易,增進與俄羅斯、蒙古、沙特和南美國家的大宗貿易合作。在全球貿易大變局下,中俄貿易顯著增強、且頗為微妙。2022年前三季度中俄貿易額同比增長32.5%,達到1360.89億美元。其中,對俄出口522.44億美元,增長10.3%;自俄進口838.45億美元,增長51.6%(以能源為主)。為了降低對北美和澳洲的大宗進口的依賴,中國從蒙古增加煤炭進口,從南美增加原材料和糧食進口,從沙特增加石油進口。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全球化以來,俄羅斯、中東為歐美市場供應能源,中國為歐美市場供應商品,歐美向新興經濟體大規模轉移技術和資本,共同構成了全球貿易版圖的主體。如今,歐洲激進“去俄油氣”和美國“去中國商品化”,全球政治力量正在深刻地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同時也增加了全球貿易、國際金融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點擊排行

    爆乳ハミ乳競泳水着
    <menu id="uwiom"><tt id="uwiom"></tt></menu>
    <menu id="uwiom"><strong id="uwiom"></strong></menu>
  • <menu id="uwiom"><strong id="uwiom"></strong></menu>
  • <menu id="uwiom"><strong id="uwiom"></strong></menu><menu id="uwiom"><menu id="uwiom"></menu></menu>